在轨道上及轨道下,切换運行的,全自动、无人化、智能化,小车箱的
快捷运输系统,
随叫随服务,依需求客應的快捷运输系统。一种使用道轨具自主行驶能力,
全天候24小时運營、365天全年不休,顾客在APP下单,雲後台即刻以大資料数学优化演算法派遣最合适的車輛短時接客。
可以走道轨面上,也可以不停車切换在道轨下以吊挂方式行驶。
道轨可用鋼轨、
混凝土板或瀝青铺面建構。車輛由轎箱與底盤(Chasis)或轉向架(Boggie)组成;軌上模式的車
辆是轿厢與底盤的组合;當要走吊掛模式時,車輛是由轿厢與轉向架组合。(專利中国
6086.9)
車輛如 小汽车(大約3.5M x 1.75M),采獨立路權規劃,道轨高架離地面約5m。
主線架設以T型梁結構,左右便於佈置一去一回線路。其立柱占地小于1.5m²。
用於城市的設計速度在80km/h,商業運轉大致是60km/h。車站采離線設置,在主線行駛的車輛可一站直達、
中途不停靠,沒紅綠燈阻攔。 動力采輪轂電機驅動,最大爬坡度12%-15%。
4人座設計,為全自動、無人駕駛。可在車站串列編組,也可行動中實行動態編列。
運輸能力每小時運載量可達15000人以上。 使用綠能電池,無碳排無噪音,符合ESG。
做到高安全、 無污染、高運能、低财务负担,助推產業智慧轉型,發揮主幹運输外的微血管運輸功能。
個人捷運系統為使用小容量車廂(2至6人),以導引系統自動行駛,具有專用路權之運輸系統。
個人捷運系統之車站屬線外車站,班距短、速度快,可以電腦自動控制。
此型系統較為少見,目前唯一營運中之路線為美國西維吉尼亞州摩根敦的西維吉尼亞大學,其他少數則用於遊樂場中,運量極小。
利用磁力感應原理及線性馬達技術,無需車輪的軌道列車,預計之每小時單方向運量可達二萬人,目前日本東部丘陵線及上海磁浮示範運營線為現已營運測試之路線。
一般而言,自動導引捷運系統(Automated Guided Transit , AGT)具有以下特性:
大部份AGT都以此為重要依據。但為求安全起見及避免因其他突發狀況導致乘客受困,部分系統派有隨車人員監督,以防發生意外,例如臺北捷運文湖線。
多數AGT因為加速減速爬坡較一般鐵路為大,以及自動定位需要穩定的摩擦係數,故以膠輪為主。
由於是無人駕駛,害怕乘客入侵軌道,故AGT都設有月台門居多。也採用其他偵測設備來偵測掉落軌道面或妨礙車門開關的乘客或異物,如法國MAGGALY系統以及臺北捷運文湖線皆有此一設施。
由於非鋼製路輪,無法利用軌道之電氣迴路供電,所以大部份AGT以膠輪搭配雙軌供電系統,以雙邊集電靴吸取正負兩極電源。少數系統如SLT或APM則以電纜拖曳行駛,以機場大廈銜接系統較為常見。
系统可有三种运营模式,
分别是:循环、预定、按需。
其中前两种模式在繁忙时段使用,后一种在平峰时段使用。
而“按需”模式则是个人快速运输系统特有的运营模式。
当车辆抵达车站时,
系统会自动选择是否要跳站、越站、或者进入车站停靠。